【亲历】和日本父母比带孩子,我们的差距在哪儿?
点击上方“慢成长”可以关注哦!
慢成长:
许多人都知道日本家庭教育有优越之处,但具体到还不太懂事的低龄宝宝,日本家长是如何养育、教育孩子的呢?这几天我在日本,就和大家分享第一手情报,谈谈自己的感受吧。
图/文:花时间
几年前,我住在香港,一个生活细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:搭乘地铁时,如果车里有放学的小朋友,哪怕都是黑头发黑眼睛,你也很容易判断出他们的国籍——那些有家长或菲佣跟随,且让别人帮着拎着大包小包,自己只顾低头玩手掌游戏机的,是香港本地小孩;那些没有大人跟随,单独行动或与同学结伴,不仅自己背着书包、便当盒甚至足球等运动器材,满头流汗的,是跟随父母在香港生活的日本小孩。
是的,日本孩子不仅独立,而且非常有能力。还记得日本福冈女孩阿花4岁起就开始做饭的故事,感动了无数人。(阿花故事可查看今日推送次条)
虽然事出有因,不是每个日本孩子都能像阿花一样,但在日本,孩子们从进幼儿园开始便能帮大人分担家务、达到一定程度的生活自理,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儿。我都看到了什么呢?
1、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参与集体活动,塑造良好家庭观念
正值新年,日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。寺院和神社里人头攒动,挤满前来祈福的人群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。关西一带的气温在10度上下浮动,阴天或起风的时候,户外还是冷的。不过,日本的爸妈可不管这些。如果说国内的朋友圈里都是“晒娃狂魔”,日本的街头就都是“遛娃狂人”。本地人往往是全家集体出行,即使家有新生小宝宝也不例外。许多年轻的父母推着婴儿车,小宝宝懵懵懂懂却精神奕奕地跟随爸爸妈妈去拜访神佛,亲身迎接新年的到来。
(图说:一家三口走在去春日大社祈福的路上)
除去传统文化和信仰的影响,日本人也确实很重视家庭。对日本家长来说,一方面,无论宝宝多大,都希望孩子能够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,充分参与集体活动,所以你会看到他们往往不是迫不得已带上孩子,而是计划要全家一起做什么事情;另一方面,爸爸妈妈无论多忙,在关键时刻也不能缺席(例如孩子的表演、学校运动会等),哪怕你的出现只是做个观众,但那一刻,最重要的是你“在那里”,你是“家人”。
这样从小置身在一个随时充满“家庭集体感”的环境中,不仅有助孩子安全感的培养,也有利于塑造全面的人格。而安全感强的孩子会在未来表现得更为独立、自信,不仅生活能力强,更能活出自己的人生。
相比之下,国内的爸妈有多少一提起带孩子出门就嫌麻烦?有多少觉得孩子还小、什么都不懂,何必折腾?又有多少人认识到“家庭是个集体”、“良好的家庭氛围”对孩子性格塑造极为重要这件事呢?我们重视孩子的吃、孩子的穿,恨不得样样都是最好的,但我们在行为处事中有营造最重要的“家庭”观念吗?一个缺乏“家庭集体”观念的小朋友,会主动为家庭出力吗?未来自己有了家庭,能够维持幸福吗?
(图说:东大寺门前的台阶很高,成人都要小心,这个小宝宝在爸爸的监护下自己爬上去,而不是抱进去。)
2、不娇惯孩子,“若要小儿安,须带三分饥与寒”
看看日本街头“遛娃”的家庭,大大小小的宝宝们没有哪个是里三层外三层裹起来的,女孩子尤其明显,从会走的一岁宝宝开始,都是穿着连裤袜、小裙子,萌得不要不要的。
“若要小儿安,须带三分饥与寒”,这句传说是出自我国明代医术的理念,却在一海之隔的日本被发扬光大。
对日本的“饥寒”教育,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看《樱桃小丸子》,有一集讲放寒假了,学校要求小学生每天早上在家长的带领下,光着上身在烈烈寒风中擦澡,小丸子虽然极不情愿,但还是在爸爸的陪伴下坚持下来了。
(图说:冬日里穿着短裙的小姑娘)
二战后日本一直着力提高国民身体素质,例如学校午餐强制喝牛奶、我们所熟知的日本幼儿园小朋友形象—男孩四季着短裤、小丸子动画片中的“冬季露天浴”,都是一种体现。事实上,“不娇惯”孩子,除了提高身体抵抗力,这种“不心疼、很舍得”的心态,也说明家长并没有将孩子摆在一个过于宠爱的位置上,也只有这样,才是真正为孩子谋幸福。
3、年轻父母独立自强,孩子自觉以大带小
在日本街头,莫说一对父母带两个宝宝出门极为常见,一个妈妈独自带两个宝宝上街也是寻常风景。在日本期间,我没有见到任何需要老人陪伴出行负责带孩子的情况。
记得网上曾经流传一篇文章分析“为什么外国人是一个人带一团队孩子,而中国人是一团队人带一个孩子”,除了社会安全程度、福利制度等客观环境差异,主观上,中外年轻父母的自我定位和生活方式也确实不同。
(图说:路边摊,哥哥去给推车中的妹妹买吃的)
日本父母给我的印象是,虽然他们很年轻,甚至有些人的时尚风格“朋克”得很(看过日剧你懂的),但与孩子的互动中都表现得相当成熟,很有担当。孩子们也被父母言传身教,早早有了独立意识。多孩家庭中孩子的年龄差在三岁左右比较常见,以大带小是很常见的模式,幼稚园大小的孩子已经会主动照顾弟弟妹妹了。在这种家庭模式下,爸妈有了个小帮手,照顾二胎也可以轻松一些。
这其中,之前提到的“家庭集体”意识和不娇惯的养育态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:作为家庭的一分子,当然不能只是索取,也要给予。为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帮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自然而然的,孩子的责任感油然而生,甚至无需引导。
(图说:日本小兄妹俩在讨论池中的鲤鱼)
4、亲近大自然 ,重视人文教育
日本人原本就是非常重视大自然的,说对自然抱有敬畏乃至信仰也不为过。日本的家长大多鼓励孩子从小接触自然,与各种生物互动。无论是春天萌生的花草、夏天飞舞的昆虫,还是树林中的野生动物,在安全监护的前提下都鼓励去了解和探索。
相比我们生活在被砍光了绿树,只剩下夏天灼伤皮肤的烈日和秋冬无法驱散的雾霾的环境中,日本的孩子也确实幸福太多,森林、河滩、山谷,都是他们可以畅游的乐园,而这些并不仅仅存在于郊野,大城市也不乏贴近自然的公园、绿地或是寺庙、园林。
(图说:东大寺前,孩子们都在和鹿亲密接触)
说到寺庙、园林,在日本,带孩子参观历史古迹、人文景点简直是不分年龄的。你不难看到家长对着话都讲不清的小宝宝,认真转述古迹中一段历史事件的描述,或是某一种建筑结构或精彩绘画的解释。
你问:有用吗?
读个绘本,讲个童话,说是启发IQ、EQ啥的我还信,这些有什么用?
(图说:孩子在研究地上的排水口,家长在耐心解释)
给大家讲个故事。我第一次去卢浮宫的时候,有印象派的主题展,一群法国的低年级小学生就在莫奈的一幅画前席地而坐,卢浮宫的讲解员在给他们讲画中光影、色彩的运用。孩子们可以随时打断、举手提问。
我当时特别感慨,自己从小看到的世界名画都是美术书上巴掌大的一张图,颜色如何还要取决于印刷厂的技术,老师分析的时候会讲伏尔加河的纤夫反映的是阶级压迫……而人家的孩子从小看到的是真迹,听到的是卢浮宫专业讲解员的艺术分析。这些孩子从小在美和艺术的环境中长大,那种环境的熏陶融化在骨子里,影响和塑造这他们的世界观和审美,自然而然就不一样。
如今我再看日本父母在孩子人文感观上的培养,觉得是同一个道理。在这样氛围中成长的孩子,你不用去解释为什么保护古建筑如此重要,为什么认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如此重要,为什么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如此重要,这些都是他生命、生活、童年记忆中的一部分,他自然而然就会去继承和捍卫。不要总觉得孩子不懂,孩子懂不懂,看你怎么教。
(图说:东大寺里的妈妈在和孩子解释“绘马”)
相信大家和我一样,都读过不少描述日本教育优越性的文章,例如幼儿园着重教孩子自理能力、一开学就要求妈妈做六个大小不同的布包收纳东西的故事,还有小学生要自己组织吃午餐、轮流值日给大家发饭、收拾的故事。这次旅程却让我感受到日本家长对幼儿的言传身教,例如小孩子说话大声会遭到家长的制止,不能乱扔垃圾、闯红灯这些就更不说了,只有能树立榜样的爸妈,才能教出行事规矩的小孩。当然,各国教育都有自己的长处,我们没必要盲目崇拜,但若能取其所长为我所用,岂不是最好?
养育孩子不只是看着孩子的背影,而是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,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如果做更好的爸妈,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。就让我们与孩子一起进步,携手并进吧。
推荐阅读:
每个孩子都是全能天才,关键看你怎么教!
你真的会和孩子沟通吗?3个表格7张图,教你聪明减少亲子冲突
把好文章分享到朋友圈,
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哦!